top of page
Nfishlogo.png
TITAL.jpg
集眾進度
  • Black Facebook Icon
  • Black YouTube Icon

 讓基隆成為台灣里海模範都市 

Anchor 1

改變漁獲處理方式

次級魚也能得米其林

DSC00540.jpeg
通常保育人士和漁夫之間勢如水火,但我們相信,要保育海洋生態和維繫當地漁業生計,必須先改變消費者吃魚的習慣。
與其批評生產鏈,我們希望透過食魚交流會,推廣更有效率的物流方式及友善海洋的漁法和船隻,提升不同魚類的處理品質,才能創造海洋監護和地方經濟的雙贏。
 
即便永續海鮮對當地餐廳和漁夫都有利,供應鏈斷層現象仍然天天在上演。「你問漁夫為什麼他們不釣這些魚,他們說是因為沒人要處理。你問處理廠為何不處理和銷售這些魚,他們說因為漁夫沒帶來。」此外,賤價也讓魚市場進入惡性循環。
「因為價錢太低,漁夫就隨便處理;因為處理隨便,高級市場也不想要。」
  • 飛魚卵醃太刀魚飯捲

DSC00508.jpg
  • 紅甘塔塔中使用酪梨和洋蔥等元素,提升風味
因此,透過一個能協助處理次級魚的漁獲集貨中心,成立「好魚多」品牌,追蹤漁夫動向和進度的同時,也跟主廚確認訂單。我們就能改善鯖魚、竹莢、煙仔虎等的漁獲處理方式,符合主廚期待的品質,就能讓平凡的在地漁獲翻倍賣進高級餐廳。這對餐廳除了有助提升企業形象,採用永續魚種也能有效降低成本。
而高級餐廳的收購量有限的時候,我們也有各大商用通路配合,如COSCO量販超市或網路銷售賣給家庭市場。如此一來漁民不用再擔心漁獲被賤價售出,對的魚也能賣給對的人。

我們的海洋

正等待人類的覺醒

螢幕快照 2018-12-12 上午6.34.45.png
  • 底拖網將小魚一撈打盡,小魚來不及長成大魚,也是造成海洋資源枯竭的主因之一。

台灣號稱全球前5大漁業強國,每年從遠洋捕獲漁產值超過400億台幣,作業船隊遍布三大洋,但自己的海洋資源卻已經快枯竭了。台灣遠洋大量捕魚,卻連自己吃的海鮮都要靠進口。

螢幕快照 2018-12-12 上午6.38.01.png
根據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台灣海洋專家邵廣昭2015年的研究報告,台灣北海岸魚種,30年來至少銳減了75%,從120種減少至30種。跟著同步減少的是本土漁獲量。 ​ 根據農委會的漁業年報,過去10年,台灣近海沿岸水產收穫量下降23%,反之,進口的水產量成長高達212%。
進口鮭魚、大比目魚(假鱈魚)、挪威鯖魚成為主流,大量採購、進口壓低成本,替代了本地魚種,也使得本地海鮮在台灣社區魚市場越來越少。
螢幕快照 2018-12-12 上午6.41.49.png
如何看待魚在變成食物之前,尊重他們也是生命,是值得放慢腳步,深入思考的議題。

想改變現況,不只需要政府積極管理台灣海域,漁民的自覺與自律,消費者的選擇其實最具影響力。如何讓漁民生計和生態保育同步,正是從需求端(消費者)來敦促供給端(漁民)的改變,在人道、美味、經濟、保育間透過共同努力找到平衡。
為此,我們需要您的支持,一起推動「旬魚慢食 里海永續」這個長期性的計畫。

集眾計畫 關鍵詞彙

螢幕快照 2018-12-12 上午6.43.27.png
「旬」,在日本語裡,若用在食物上,表示正值當季,最好吃的意思。
我們期望透過在地食材及在地的店家或商家,讓消費者重新體認人與動植物共存共榮、人與海洋密不可分的關係。透過消費的力量,改變漁民保存魚貨、處理漁貨的習慣,重新學習冰存、活締等人道又提昇美味的方式。
螢幕快照 2018-12-12 上午6.46.08.png
消費帶來的力量能最快速直接地改變生產者的行為,對資本主義社會而言,生活總要消費,「消費」擁有不可動搖的地位。透過消費者的要求,更是改變生產者習慣的關鍵。

只要我們願意堅持品質,提供更高的價格買旬魚吃在地,而非僅追求食用如黑鮪魚這類稀有、瀕臨滅絕的少數魚種,就能讓漁民學習了解永續的重要。
每尾魚都有牠的故事,認識每種漁法、每尾魚是怎麼來的,適量地吃。而漁法上要有保育概念與節制,人們才會珍惜每一尾餐桌上的魚。透過集眾計畫的推廣,人們可以學習動物在成為食物之前值得被尊重。
螢幕快照 2018-12-12 上午6.47.53.png
  • 守護海洋資源是從消費端到生產端的共同責任
慢食運動從義大利開始推行,他們體認消費者對海鮮的無知就是對海洋的最大傷害所以吃魚之前要先上課,知道魚的故事、漁法,以及怎麼吃最美味。
舒肥是源自於法文SousVide,意思是低溫真空烹調。以水為介質,用低於100度的相對低溫去烹調食物。最大的特點是食物可以達到熟度一致、減少蛋白質破壞、鎖住原汁原味的效果,可以吃得健康、更美味。
螢幕快照 2018-12-12 上午6.49.14.png
  • 低溫烹調的舒肥需要時間,卻能讓食物更好吃,也讓我們更珍惜每一份食材。
近年來歐美國家已立法要求冷凍殺菌,吃活體現流依然是某些亞洲地區的傳統,但日本「江戶前」壽司所強調的魚貨保存熟成的方式,近年來卻又形成風潮。亞洲人喜歡品嘗魚剛被宰殺的狀態,認為那樣才叫新鮮;然而急速冷凍的口感未必要比冰鮮差。
FDA的建議是在-20℃以下冷凍七天,在-35℃以下冷凍15個小時,而歐盟則規定,要在−20°C以下保持24小時才能殺死寄生蟲。冷凍海鮮經過低溫殺菌才安全健康。
期待台灣消費者了解自己身邊的食材、學習新的飲食習慣及方法以外,希望達到「旬魚慢食」的目標。「旬魚」是吃當令盛產的魚,「慢食」是吃在地、了解在地食材,延續傳統美食。全球性的反省及食用行為的革新,台灣也可以跟進。
螢幕快照 2018-12-12 上午6.58.10.png
其實在二次大戰前的沿海地區可說是「到處皆里海」。但隨著經濟開發、人口膨脹及高效率的捕魚方法,使海岸及海洋生物多樣性在棲地破壞、污染及過度捕撈等因素的破壞下,正快速地流失。​
「里海」其實並不深奧難懂,也不是什麼新創的方法。
它就是永續的自然資源管理方式,不竭澤而漁,以社區營造方式來創造具有地方特色,符合環保且可永續經營的產業。
螢幕快照 2018-12-12 上午7.04.44.png

2017年9月漁業署再度邀集全台60組扒網漁船業者,溝通實施總漁獲量管制的可能性。不過各地區漁會漁民立場分歧,溝通始終沒有共識。在鯖魚面臨更嚴重的生態危機之前,推動政策最大的力量仍然掌握在民眾的手中。

bottom of page